炎夏运动,警惕中暑:绝非小事

时间:2025-08-20 浏览量:231 来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作者:胡郭莉 周琳

中暑的本质是体温调节崩溃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出汗+血管扩张)失效,核心体温>40℃可导致细胞变性、多器官衰竭。热射病致死率高达40%,绝非“普通头晕”可轻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破纪录的热浪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与热相关的死亡[1]。

科学防暑,有“凉”方

精准补水补电解质

仅补水不补盐可能引发低钠血症(水中毒)。运动出汗时每小时需补充:钠500-700mg(相当于1.25-1.75食盐),钾200-300mg(相当于半根香蕉)[2]。

药师方案:

1.自制安全电解质水:1L水+1/4茶匙盐(1.5g)+100%纯橙汁200ml(补钾)+少许蜂蜜(供能)。

2.口服补液盐优先选“低渗型”,每袋冲250ml水,小口分次服,避免一次性饮用>500 ml。

防暑药使用禁忌——药师的重点提醒

药物

适用场景

药师警示要点

藿香正气水

暑湿型中暑(恶心/腹泻)

含酒精! 禁用头孢/甲硝唑,酒精过敏选胶囊剂

十滴水

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孕妇忌服。含酒精! 禁用头孢/甲硝唑

仁丹

暴晒后头晕胸闷

含朱砂(汞)!孕妇禁用,连用≤3天

风油精

头晕时外用提神

避开眼唇,6岁以下需稀释,孕产妇、新生儿禁用

运动场景下的防暑“特护”:时间、装备与补给

1.逐步适应:运动的环境温度应由低到高,避开极端高热天气。运动强度逐步增加,以不超出生理耐受为限。

2.合理安排运动时间:运动时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在高温环境中连续运动的时间。

3.合理休息,充足睡眠:应合理安排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如感冒、发热、腹痛、腹泻时应减少运动[3]。

4.运动中及时补水:运动中补水十分重要,体重丢失超过2%极易发生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运动时每小时脱水可达1-2L,建议每小时补含钠饮品1L[3]。

5.穿着透气,做好防晒措施:可选择浅色、宽松、速干的运动服或其他透气衣物,帮助散热。做好防晒措施,如穿戴透气遮阳帽、涂抹防水防晒霜,必要时可佩戴运动太阳镜[3]。

识别信号,刻不容缓:中暑的早期表现与紧急处理

药师教你区分中暑阶段

阶段

症状

药物干预方式

先兆中暑

头晕/多汗/注意力涣散[4]

口服补液盐+人丹含服

轻度中暑

恶心/心跳快/体温<38.5℃[4]

藿香正气胶囊(无酒精)+物理降温

热射病

无汗/抽搐/意识模糊[4]

禁用任何口服药!现场急救并拨打120!

热射病现场急救要点:

1.立即脱离热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5]。

2.快速测量体温:在现场快速测量核心温度(直肠温度)而非体表温度。如果现场不具备测量核心温度的条件,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以做参考。如果核心体温超过40℃即为热射病[5]。

3.积极有效降温:降温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现场条件灵活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为冷水侵泡,用大型容器(如浴桶、水池)将患者颈部以下侵泡在冷水(2-20℃)中。降温目标为核心体温在30分钟内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当核心体温降至38.5℃时即停止降温措施或降低降温强度[5]。

药师警示:药物可能增加中暑风险

某些药物会干扰体温调节或电解质平衡,夏季运动前需特别关注:

降压药(如利尿剂氢氯噻嗪):加速脱水+低血钾,增加热痉挛风险

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抑制汗腺分泌,阻断散热。

精神类药物(如氯丙嗪):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6]。

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会发汗,造成身体缺水。

药师建议:慢性病患者夏季运动前需咨询医生或药师,评估药物调整必要性(如减少利尿剂剂量、更换降压药类型)。

 

 

[1] Abderrezak Bouchama , Bisher Abuyassin, Cynthia Lehe, et al. Classic and exertional heatstroke [J]. Nat Rev Dis Primers, 2022 , 8(1):8-32.

[2] 臧 彤. 在体育运动中科学补水[J].现代食品,2016,22:70-71.

[3] 刘松,潘孝贵.  运动性中暑的特征及其防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198-199.

[4]宋清、毛汉丁、刘树元.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7:541-545.

[5]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3):181-196.

[6] 陈林雪.服用有些药物须防中暑[J].中华养生保健,2016,7:39

急救电话:0813-120  预约挂号电话:0813-2401126、0813-2401026 投诉电话:2300337 联系电话(传真):0813-2201981  电子邮箱:zg_120@126.com

檀木林院区: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檀木林街19号 汇东院区: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大街400号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蜀ICP备13006683号-1Copyright © 2002-2025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自贡市急救中心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