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静脉置管术搭建“绿色生命通道” 为宝宝续航助力

作者:尹姝丹) 时间:2024-11-08


近期,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胎龄仅31周、体重1.74kg的早产儿。这名宝宝出生后哭声弱、呻吟,面临急性呼吸窘迫的严峻挑战,生命垂危。面对这个弱小的生命,我院新生儿团队第一时间为其实施保温、吸痰、洗胃、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措施。

 

 

早产儿的救治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道关卡,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要通过静脉输入各种药物,包括抢救用药、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各种药物。而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血管条件差,血管细、脆性大,穿刺难度很大,且静脉输注营养液渗透压较高,会进一步对血管造成刺激,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更多疼痛刺激,这无疑给医务人员的治疗方案带来阻力。

 

新生儿室医护团队对患儿情况进行了充分评估与讨论,并及时取得家属沟通同意后。当天下午,为患儿实施了脐静脉置管术,置管过程非常顺利,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术后医护人员及时为患儿进行了X线检查定位,置管位置精准。这一举措手术实施不仅及时为患儿打开了生命通道,确保了早期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什么是脐静脉置管术?


脐静脉置管术是通过脐静脉将导管置入下腔静脉的技术,适合出生后48小时内的危重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可用于输注特殊药物、肠道外营养、测定中心静脉压等。

该技术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重要手段,因为脐静脉血流速度快,经此血管输入高浓度、高渗性的药物,对血管刺激小,同时经过医护团队良好的维护,导管可在新生儿体内保留10-14天左右,所以广泛应用,取得了临床上较好的效果。


二、适应症


1. 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如急危重症儿、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等,因外周静脉较细且不易穿刺,减少外周药物渗漏所致的皮肤感染和坏死;减少新生儿反复穿刺扎针的痛苦及外周血管刺激;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静脉通路,此时脐静脉置管术可解决这一问题。

2. 快速输注药物:在新生儿出现休克等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大量补液、输血(换血)或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通过脐静脉置管迅速建立通道,及时给药。

3. 监测中心静脉压:对于病情危重的新生儿,通过脐静脉置管可方便地监测中心静脉压,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循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三、禁忌症


1. 脐炎或脐部感染:脐部存在感染时,进行置管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2. 脐膨出或脐疝:这些情况会使脐部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增加置管的难度和风险,同时也可能影响置管后的固定和导管的稳定性。

3. 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时,置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4. 其它:下肢或臀部局部血运障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四、并发症

 

1.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局部感染和败血症。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护理可降低感染风险。

2. 出血:可能由于穿刺不当或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引起。操作时需准确穿刺,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迹象。

3. 血栓形成: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易导致血栓形成。应根据病情及时拔管,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4. 空气栓塞:在连接或更换输液装置时,若操作不当,空气可能进入导管,引发空气栓塞。因此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排气,防止空气进入。

5. 导管移位或堵塞:新生儿活动或固定不当可致导管移位,而血液反流、药物沉淀等则可能引起导管堵塞。需妥善固定导管,并定期冲管以保持其通畅。

 

 

我院新生儿科已成功开展脐静脉置管术多年,为危重新生儿搭建生命“高速公路”,不仅减轻了新生儿打针抽血的痛苦,也大大提高了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极大推动了我院新生儿科在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水平,为更多的新生儿建起一条通往生命的绿色通道。新生儿科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竞技赛”,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努力做好“天使妈妈”的角色,为危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新生宝宝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祁娇,周伟玮,何玺玉.早产儿脐静脉置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中国医刊,2024,59(06):660-665.

[2]蓝汉莲,陈平,伍黄娟.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2024,24(10):777-779.

[3]潘菲,李娜,叶明俊.脐静脉置管在已结扎脐带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24):4499-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