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42天
1. 安全助产
2. 尽早(6小时内)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预防
3. 建议人工喂养
4. 48小时内早期诊断
5. 常规预防接种暂不接种卡介苗
6. 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7. 根据预防性用药的不同方案,监测婴儿用药情况、药物副作用
8. 出生1月开始耶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治疗
9. 42天早期诊断。
二、出生后2-3个月
1. 常规预防接种暂不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2. 继续耶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治疗(未达到停药指征的儿童)
3. 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4. 继续人工喂养
5. 3月龄早期诊断
三、出生后4个月
1. 按正常预防接种程序给予预防接种
2. 添加辅食泥糊样食物,继续人工喂养
3. 继续耶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治疗(未达到停药指征的儿童)
4. 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四、出生后6-8个月
1. 添加辅食泥糊样食物,继续人工喂养
2. 继续耶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治疗(未达到停药指征的儿童)
3. 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4. 按正常预防接种程序给予预防接种,出生8月龄暂不接种麻疹疫苗
五、出生后9-12个月
1. 指导喂养
2. 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3. 按正常预防接种程序给予预防接种
4. 12月龄给予第一次抗体筛查,并给予结果咨询
六、出生后18个月
1. 指导喂养
2. 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
3. 18月龄给予第二次抗体筛查,并给予结果咨询
4. 排除HIV感染的儿童按正常预防接种程序给予预防接种和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