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盆底康复的重要性

作者:刘慧玲 时间:2024-12-11

如果大家被大笑漏尿、咳嗽漏尿,子宫、膀胱或直肠向阴道脱垂小腹坠痛、便秘腹型肥胖性快感缺失、性欲下降等问题困扰着,可能是盆底肌出问题了。

盆底肌是指围绕骨盆底部的一系列肌肉群,包括肛提肌、尾骨肌、耻骨直肠肌等,有维持骨盆稳定,控制排尿、排便,参与性功能活动等作用。盆底肌受损常见于产后女性、妇科手术后、中老年及围绝经期女性、肥胖、慢性咳嗽、长期干体力活、久坐等人群。

 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超声检查、尿流动力学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盆底康复治疗,以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和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盆底康复——物理治疗: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使其产生收缩运动,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对于产后肌肉盆底肌肉松弛、尿失禁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生物反馈治疗:利用生物反馈仪器监测盆底肌肉活动,指定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运动。通过反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模式,改善盆底功能。

磁刺激治疗:利用磁场作用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产生治疗效果。此治疗具有无痛、非侵入性等优点,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盆底肌肉锻炼:前期在治疗师指导下,正确地自主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盆底功能,后期可在家自行进行,但需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方法,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疲劳。

盆底康复——中医治疗:

其一,通过针灸治疗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流通,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其二,通过中药调理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盆底康复——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需药物辅助治疗:如激素类药物、镇静剂、抗抑郁药等,以调节神经肌肉功能,增加盆底肌肉张力和弹性。

对于严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再行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预防为主:避免长时间坐立或站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便秘,保持外阴清洁减少感染风险,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裤和裤子避免紧身衣物对盆底肌肉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