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一招解决你的“难言之隐”

作者:胡浩 黄勇 时间:2025-02-05

痔疮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好发于久坐、嗜辣、反复便秘的人群中。当出现便血、肛门疼痛、肛周瘙痒等症状时,大多数患者因为发病部位的私密性而觉得“难以启齿”,导致没有及时就医,症状加重。

痔是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会出现便血、脱出、疼痛或瘙痒等症状,俗称“痔疮”。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以内痔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出血,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慢性贫血,大量出血甚至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过去20余年痔疮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痔动脉栓塞术作为新兴的介入治疗手段,具有安全、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


今年62岁的刘大爷就是痔动脉栓塞术的受益者。

近日,刘大爷因胸痛就诊于市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急性心梗后行PCI治疗,术后常规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刘大爷患有痔疮,且有多年病史,住院期间有间断便血情况,PCI术后抗板治疗进一步加重了患者便血情况。刘大爷盆腔CTA检查提示直肠区域血管明显增多,经多学科会诊后,介入室团队为刘大爷制定了介入治疗方案,即通过超选择性痔动脉栓塞达到控制出血、改善症状的目的

在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医务人员在局麻下为刘大爷完成了介入手术。

图片
图片

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造影见直肠上动脉末梢丰富的痔血管显示

图片
图片

术中髂内动脉造影可见直肠中动脉部分与痔血管相通

图片
图片

使用金属弹簧圈栓塞后造影显示痔血管基本消失

术后刘大爷便血即刻停止,未出现肠道缺血坏死症状,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


图片


据黄勇介绍,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以慢性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内痔发病率最高。近20年来,随着痔疮病因学发展及治疗理念改变,痔疮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早在1995年就有国外学者基于对肛垫区的血管研究提出了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通过缝合结扎痔疮组织动脉血供改善痔疮症状。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学者开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痔疮患者,并在2011年报道了237例患者的随访数据,结果显示疗效确切,复发率仅为6.5%。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痔动脉栓塞术已经成为治疗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重要方法。

图片

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超选择性痔动脉栓塞术治疗痔疮不会对肛门和直肠产生损伤,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被认同并应用于临床。而近年来的多项研究结果也表明,介入治疗相较于痔疮的传统治疗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以慢性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